过去,世界习惯了迪拜作为海湾都市的标志。那是一座为全球化而生的城市:24小时不眠的商业节奏,九成人口是外籍人士,一切都为效率、连接和极致的国际化体验而设计。如果带着这张熟悉的面孔去认识利雅得,恐怕注定会失望。正午的利雅得,是一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城市。超过40度的炙热空气中,街道上人烟稀少,许多店铺紧闭大门,整座城市显得空空荡荡,只有无数拔地而起的基建项目在轰鸣。白天的寂静和寂寥,会给人一个巨大疑问:这座被外界瞩目的城市,它的灵魂究竟在哪里?理解利雅得的关窍,藏在日落后。当白天的酷热被晚风取代,这座城市会开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活过来”——车流开始涌动,把白天空旷的道路填满;商场和餐厅的停车场在短时间内一位难求;原本寂静的街区,被无数亮起的灯火和来来往往的人流唤醒。夜晚的利雅得,家庭、朋友、伴侣……涌向餐厅、咖啡馆和商场,社交是夜晚绝对的主题。在这里,商业空间首先是社交空间,主角是沙特人自己。你会看到穿着各色 Abaya、开着车的独立女性;会看到在灯光明亮的买手店里挑选潮牌的青年;会看到在咖啡馆里用流利英语进行交流的创业者或网红。深入这个沸腾的消费市场,一个有趣的“留白”也随之显现。与迪拜街头和商场里随处可见的中国品牌不同,在利雅得这个更庞大、更本土化的市场里,中国消费品牌的身影显得相对稀疏。这片留白,可能恰恰也是机会所在。这两座城市在商业价值上有着根本不同:迪拜是品牌进入中东的第一站,是展示国际或区域形象的橱窗;而利雅得,是沙特这个单一庞大市场的腹地,是真正推动产品进入市场、实现规模化销售的起点。利雅得大抵不想,也无需成为下一个迪拜。迪拜的使命是成为连接世界的枢纽,而利雅得的使命,是为了驱动沙特自身的经济转型,它的模式更重、更内向、更聚焦于本土产业的培育。对于所有希望进入这片热土的外部观察者而言,关键在于理解其日夜轮转、蓄势待发的独特节奏,更在于辨别它与迪拜模式的不同之中。您是否曾经短暂到达或者常驻在沙特的某一个城市,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也欢迎添加36氪出海作者微信:wow_vickyy(请注明公司及来意),聊聊您的经历与感受。近期,@36氪出海及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内容团队将前往 GITEX GLOBAL 进行现场报道,欢迎计划参展的中国企业,提前与我们沟通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