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司组织了一场心理学讲座,老师分享了 11 个常见的认知偏差,它们会带来情绪问题。听完以后,我发现自己也经常陷入其中。整理了一下笔记,分享给大家。 1. 只看到负面:只关注某个负面细节,忽略其他积极方面,把整件事情都看成负面的。比如领导表扬了大部分工作,但指出了一个小错误,自己只记得批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2. 要么100分,要么0分:把事情看成非黑即白,不允许有灰色地带。比如项目有一个细节没做好,就觉得整个项目做砸了。 3. 以偏概全:因为一次消极事件,就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比如一次求职失败,就觉得「我果然不行,永远找不到好工作」。 4. 不相信自己:总是认为自己的成绩是侥幸。比如别人夸你做得好,你却说「只是运气好而已」,并且真的是这么想的。 5. 自我脑补:总是猜测别人对你有负面看法,没有实际证据。比如朋友没回复消息,就认定他对自己有意见。 6. 负面预测:没有依据,却武断地认为事情会变糟。比如还没开始演讲,就断定「大家一定会觉得我很差」。更可怕的是,最后如果真的演讲失利,就会进入「以偏概全」模式:我果然不适合演讲。 7. 别人很好,我很差:把自己的问题放大,把别人的问题缩小;把自己的优点缩小,把别人的优点放大。比如自己的小错误被放大成灾难,自己的成绩进步却被轻描淡写。 8. 「应该」:对自己或他人提出不现实的「应该」要求。比如「我没说但同事们应该知道我的需求」。这在新人阶段很容易出现,总是希望别人能照顾自己的需求,别人没做到时容易愤怒。 9. 贴标签:用绝对、负面的标签来定义自己或他人。比如「他这个人就这样」「我就是不擅长沟通」。一旦给自己贴上标签,以后就不会想要去改变。 10. 把情绪当做事实:把自己当下的情绪,误当成客观事实。比如有的人认为「我是个没人要的人」,其实只是有了一个「我很孤独」的情绪而已。 11. 都是自己的错:把各种问题过度归因于自己。比如团队没达成目标,觉得全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要了解这些认知偏差?老师说的话很到位:其实这些认知偏差,就像藏在我们思维里的黑洞,很难一下子彻底摆脱。但没关系 —— 当我们知道「哦,我现在的纠结,其实是陷入了 XX 偏差」时,就已经好了一半了。这份「了解」,就是我们对抗内耗的开始。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