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了百度分享会。会前我没抱太多期待。 AI搜索这事——这两年都在讲。一个比一个卷。但坐在现场听完后,我觉得有点不一样。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搜索除了找答案,还在理解你。过去十几年,我们打开搜索框,为了「找信息」;现在,它开始变成一种「被理解」的过程。百度的人说,这是从工具到伙伴的转变。我当时在前排愣了一下:工具,怎么成伙伴?又搞抽象了?直到他们演示后,我才明白,这背后是「人格化」的AI,在「重写搜索的定义」。比如:他们讲「第二人格」这个概念。意思是,你的搜索助手会记得你、了解你,甚至能换一种「人设」来和你聊天。想让它变得理性,它能像工程师;想要点情绪,它能像朋友。那一刻我认为,AI搜索,正在变成一个「情感界面」陪你一起想。怎么一起想?我给你说说。百度App的C位,有一个叫「文心助手」的入口;里面塞了各种能力:AI写稿、做播客、剪视频、画画、生成音乐……现场,我看到有人一句话就生成了一期完整播客,还有人让AI帮自己做「换装写真」;那种轻松感,就像突然多了个没脾气的搭子。还有个最震撼的环节,是他们演示「百度蒸汽机」。它的突破点在于,可以持续生成长视频。实时的。这你受得了吗?以前AI视频只能生成5秒、10秒,拼凑起来又慢又贵;这次,一张图、一句话,就能让视频自己往下长。没错,自己长长长长长。。。你甚至能打断它、改剧情,重新生成。台上有一幕我印象特别深,还录了5分钟视频:产品经理让大家决定赛车剧情走向,结果AI几秒改完,现场播。那种「人和机器共同创作」的瞬间,确实有点冲击。我突然想到一个词:「流动的内容」。啥意思呢? AI视频从一次性生成,变成一种实时协作。这事儿一旦成立,整个行业的逻辑都要重写。所以,如果要我总结这场会的感受,我会说三个词:人格化、共创、回路化。百度试图在打通一个完整的「知识流」。从搜索、到助手、再到视频生成,它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人类和信息之间,能不能形成一个闭环?过去搜索给答案,现在有了答案还不够,再配一个助手和人共鸣。以后呢?据说还会加上记忆能力,让AI能真正「记住你是谁」。这转折,比外界想的要大多了。刚出来,天有点冷。从搜索、到答案生成、到教育,再到搭子,这个入口还会有什么新故事?会不会像Google产品副总裁前天说的那样,从「链接排序」,到索引全世界?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