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充电器没有拔,怀疑水龙头没有关,拿起手机想买个东西,看到一条推送,刷了几分钟,完全忘了要干啥……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网上流行的ADHD(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这种焦虑很普遍。但你以为的注意力问题,可能根本不是问题。王路老师在得到《情绪觉知100讲》中说,注意力不是一种力量,而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你明明锁了门,为什么记不住?因为这件事压根儿没进入你的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大脑的临时储存系统,容量极其有限——前台只能处理一项任务,后台只能暂存3到4个信息单位。就像你的手机,前台只能开一个APP,后台最多挂3到4个。大脑会优化认知资源的配置。不需要记住的,它就不会去记。锁门这个动作,早已被“打包”给了背侧纹状体——大脑中负责习惯性行为自动化的区域。成为习惯后,就不再占用前额叶资源了。就像背诗,滚瓜烂熟后,边跑步边背都没问题。当你出门时在想别的事,锁门这个动作就被自动执行了,没经过前额叶皮层,自然不会进入工作记忆。这不是注意力缺陷,这是大脑的智能优化。你的大脑很聪明,知道什么该记,什么该忘。从宏观看大脑的本质:容量非常大,但带宽很有限。它像一个巨大的仓库,可以储存很多东西,但每次更新,并不能大规模调整。工作记忆的前台,只能处理一项任务。你看起来好像在同时处理很多任务,实际上不是,你只是在频繁地切换任务。而这种切换,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科学家做过实验:一个人先处理任务A,再处理任务B,接着回过头来继续处理任务A,第二次处理A的效率会明显低于第一次。因为任务B造成了干扰。你一天来回多次切换,以为自己在高效工作,其实是在高效浪费时间。注意力不是一种力量,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假如换个说法,把“注意力”叫成“注意方式”,也许我们可以更好地接纳它。以下是与注意力和解的3个建议: 1. 别再自责。忘记锁门、被推送打断,都是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正常表现。你的大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你。 2. 一次只做一件事。如无必要,不要打断自己。每次切换任务,你都在给大脑“重启”,浪费的不是几分钟,而是几小时。 3. 重要的事情,让它进入工作记忆。出门前,停下来,看着门锁,在心里说一句:“我锁门了。”这样它就会在你的大脑里留下痕迹。提醒你,《情绪觉知100讲》现在下单即享早鸟价,邀请你订阅学习。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