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95岁的沃伦巴菲特发布了他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CEO的最后一封股东信。信中,巴菲特回顾了自己一生的投资历程,更分享了关于人生、遗憾和价值的深刻洞见。 01 想象你的讣告,然后努力活得与之相配 巴菲特在信中重温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故事:诺贝尔读到了报纸上误登的自己讣告,震惊地发现,人们因他发明炸药而记住他是一名“死亡商人”。这一震撼促使他创立了诺贝尔奖,彻底改变了他留给后世的遗产。 巴菲特由此,提出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建议:“决定你希望你的讣告说些什么,然后过着值得这样评价的生活。记住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故事:他误读了自己的讣告,吓得改变了人生。你不用等那种意外——现在就决定希望别人如何记住你。” 02 与遗憾和解,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们 巴菲特并不主张徒劳地试图避免一切错误。他坦然承认:“我犯过很多错误。”相反,他建议不要沉溺于“本应该、本可以、本可能”的悔恨中。 “不要为过去的错误自责——至少从中吸取一点教训然后继续前进。改进自己永远为时不晚。” “我对后半生比前半生更感到满意。”这句话或许是对待遗憾最好的态度——无论过去如何,我们都可以让未来变得更好。 03 成功在于拒绝,而非接受一切 在宣告个人角色转变的同时,巴菲特也借这封信函发出了他标志性的商业箴言与道德警示。他严厉批评了企业界的贪婪风气:“让那些非常富有的CEO们感到困扰的,往往是其他CEO变得更加富有,”巴菲特写道,“嫉妒与贪婪如影随形。” 这与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已故的查理芒格的哲学不谋而合。查理芒格曾坦言,顶级智慧不是“得到”,而是“避开”。真正的大智慧,往往体现在知道应该避开什么,而非追求一切。 04 最好的投资,永远是你自己 在职业生涯的尾声,巴菲特重申了他长期持有的一种信念:一个人最重要的资产是自己。 这位95岁的老人分享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伟大不是金钱、名气或权力,而是善行。善良无价。” 在信的末尾,他写下了朴实而锋利的一句话:“清洁工和董事长一样,都是人。”这句话击穿了金融的表象,直抵人性的核心,让财富重新回到道德的坐标,让“善良”成为资产负债表之外的终极价值。 巴菲特在最后告诫读者:“选择你的榜样,努力像他们一样。你永远不会完美,但可以一直变得更好。”

MBA智库 2025-11-14 12:0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