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其实在悄悄摧毁你。最近在会员群分享《自驱型成长》,有个很有意思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够上进、积极、自律,归纳成自己「懒」,实际是你面临巨大的「慢性压力」却不自知。这种慢性压力毒性很强,但是又不易察觉。 70 年代有个压力转轮实验,就是把小白鼠放在一个转轮里,并给转轮通电,只有小白鼠跑起来才不会被电击。这个小白鼠,受到电击的压力就猛跑。哪怕把电给断了,它也会下意识地跑。研究人员甚至发现,如果把小老鼠从转轮里拿出来,它会极度焦躁甚至走向抑郁。如果把小老鼠放回转轮,它的焦虑值会下降,但长期活在这种压力之下,它最终还是会走向抑郁焦躁。这个人是一样的,如果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中,反而会对压力产生依赖,任何想要把你拉出来的力量,都会让你觉得邪恶,你会死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你生活在压力中的时间越长,你就越容易走向抑郁焦虑,更不用说消极、不自律、不上进了。因为人的大脑工作机制是这样的:前额皮质掌管自律、积极、上进、理性思考,但是需要多巴胺、肾上腺素达到微妙平衡,才能正常运转。杏仁核作为情绪器官,一旦能带来压力、紧张的事件发生,杏仁核就会分泌肾上腺素,如果压力状态过长,肾上腺素会进一步分泌皮质醇,皮质醇又会抑制海马体的活动。海马体作为抗压力器官,能够分泌多巴胺,帮你缓解压力、感受快乐,但是在皮质醇的抑制下会停止活动。皮质醇上升,压力感增加,多巴胺下降,快乐感减少,前额皮质和海马体都受到抑制,于是你就不可能自律、上进、积极了,最后就有可能走向抑郁,甚至有些人因为情绪压抑,会走向心脑血管疾病。那怎么改善这种压力状态? 1、固定作息,增加睡眠。睡眠不足是长期压力的重要原因,而睡眠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息不规律。你可以给自己规定严格的作息时间,即便前一天晚上熬夜,第二天也要定点早起,这样可以在第二天早早入睡,回归正常节奏。 2、尽可能摆脱「控制欲」强的人。阿德勒说九成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研究也发现「被控制感」是压力最大来源之一,简单说就是要尽可能远离,那些控制感过强,一直在否定你的人。 3、保持主动,自己做一些决策,哪怕失败也没关系。比如吃什么、穿什么、去哪玩,尝试践行自己的想法。 4、多尝试不同口味,比如换造型,不要老吃一样的东西,换回家路线,偶尔步行去周围菜市场咖啡馆,让大脑从长期固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进击的阿秀 2025-11-19 12:3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