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弟
订阅
提供金融圈资讯,读书分享,投资心得等
宅基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该公众号

会员可查看最新的全部文章

^__^ 11 / 15
几秒钟,一句话,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只是当时你不知道,事后也没注意 临时的一个念头,偶然遇到的一个人 都不知道在未来会掀起多大的波澜 比如说,我的第一份工作 有一天我在校门口遇到一个同学 我进校门,他出校门,随口问他去干嘛 他说去北大,晚上有个宣讲会 那时候还没正式开始找工作,我就也没想去 他又补了一句,听说还有抽奖 我临时改变了主意,跟他一起去了,这就是我第一份工作的缘起 就这几秒钟的相遇,就这一句无厘头的“听说有抽奖” 彻底改变我的一生 如果没有这些,我当然也会找到另一份工作,但人生轨迹会彻底不同 这只是我偶然觉知到的一个岔路口 我们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岔路口,大多是浑然不觉的 命运的安排,难以预料,又影响巨大,让人防不胜防 其实投资也是如此,很多重大投资的最初缘起也是意想不到的 我最近做的一个储能公司,还算比较成功 我第一次对它感兴趣,认真看了看 就是因为他的老板,名字跟我有点像 他姓瞿,我姓翟,后面的拼音跟我一样 如果不是这样,我可能就会错过这个机会 量化很难开发出这样的因子,按照名字的相似度来筛选股票 但主观投资可以,这就是量化难以学习,不会学习的地方 这种规则难以穷尽,不能写下来,但又影响巨大 越理性的人,越能觉察到理性的局限 知道的越多,越觉察到自己知道的很少 我们的语言和逻辑,对世界的描述,远小于世界本身 就像能观测的物质,占物质世界的比例很低 超过90%都是暗物质 我们的人生和商业社会当然也存在大量的暗物质 暗物质甚至是主流,跟物理上的比例一致。 这些暗物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 可以称为天道,可以称为命运等等 投资是修行,修的是什么? 修的是自身的强大吗? 当你看到这么多“神迹”之后,你不得不接受自身的渺小 修的是感应天道,顺应天道,减少自身执念造成的扭曲 投资是“道”在我们身上的显现 最后会是一种本能,而不是技能 本能是最纯粹的,没有污染的,更适合来感应信号 每个人的本能是不同的,感应的频道也就不一样 最后就是回归自己 市场自始至终,都不是战场,而是道场 一切的盈亏,都是盛大而逼真的幻梦 最大的价值在于,让你在梦里认出那个做梦的自己
^__^ 10 / 19
巴菲特是很多投资者学习的榜样,我也学过不少但如果人人都学会了巴菲特,或者把钱都交给巴菲特管理这个世界会怎么样?价值投资追求的是资本的高效配置看到价值了,我就投,没看到价值,我就不投这本身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很多的投资,是事前算不清楚的对于个别的投资者来说,这很简单,那就不投不懂不做嘛,宁愿错过也不要做错但对于社会整体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即使一个最终证明无效的投资也可能培养了人才,可能验证了某条路走不通在未来给社会带来收益这些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直接收益,那谁来投呢?价值投资者,认为这些跟他没关系但钱如果都在价值投资者手里呢?那就没人投了所以价值投资只能是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因为能够理性判断的东西,占这个世界的比例并不高价值投资强调好的商业模式,这没问题所谓好的商业模式,往往就是某种垄断垄断一旦成为主流,社会就没有活力了所以说,价值投资者是搭便车的人,不是开车的人也不是推车的我们再看一个案例,就是PDD黄老板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段永平,参加巴菲特的午餐实际上,是受到了段和巴的巨大影响 PDD也是追求效率的比如说一个杯子,假设有1000家供应商 PDD选出来性价比最高的3家,进行集采消费者得到了直接的好处剩下997家如何活,跟PDD没关系,跟消费者也没关系这就像价值投资者没看上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的存在,真的没有价值吗?只是你此时此刻算不出来直接价值而已这些“冗余”的企业,可能会孕育出来一些大家都想不到的东西此时此刻的理性,难以预测的东西这些东西,未来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好处谁来给这些潜在的收益买单?都希望是别人反正跟我没关系,我现在看不到收益,我就不做这就是价值投资和PDD模式,共同的缺陷本质上,是理性的自负相信自己,超过相信上帝我跟价值投资,在世界观上有重大的区别我相信造物者,超过相信我的理性这个世界,冗余也有其用处就像男性一次射精,有上亿的精子,最后只用一个这些冗余是浪费吗?这是为了延续种族发起的饱和攻击并不需要知道最终哪个成功,只要有一个成功就行了
^__^ 10 / 11
北方的餐饮酒店,生意感觉很差不管哪个酒店,随时订肯定有房,都还给你免费升级吃早餐的时候,看着就没几个人,不如服务员多你就好奇,它到底是靠什么维持经营今天在一个景区旁边,本以为热门的餐厅到饭点就没几桌人,200块的套餐是一大桌菜这物价水平,比我10年前来都要低啊我们消费的低迷,可能跟年龄结构有关系有钱的不消费,消费的没有钱国家退休人员的收入最稳定,却没有消费欲望我们县里的公务员退休,到手可以拿到8000 还经常听说一些退休教师可能超过1万就是我父母这一代人他们年轻时过惯了苦日子,有省吃俭用的习惯最大的花钱地方,主要来自于刚需子女的教育成家和自身的医疗一旦子女不需要花钱,那么就开始为自己养老看病存钱反正让他们消费是很难的实际上,预防性的储蓄会远远超过真实的需求所谓银发经济,可能还得等70后,80后退休年轻人,就是另外一个极端了消费倾向最大的时候,反而没有稳定收入这个年龄结构的影响是很长期的,不是短期的北方的影响会明显,因为社会的精英更集中在体制内在职的公务员不敢消费退休的公务员不想消费非公人员没能力消费最后,提一点谬论现在景区的门票,60岁以上的还都有优惠要么是免票,要么是半价这个初衷当然是好的,尊老爱幼我带父母旅游也是受益者但我建议这个政策可以反过来 60岁以下的半价,60岁以上的全价老年人能出来旅游的,往往都是有退休工资的他们是社会最有消费能力的人群他能来,就能负担这个门票钱而且因为这个是刚需,他们也愿意负担让他们花钱在景区吃饭是不容易的让他们花钱买门票进景区是容易的因为前者是可选消费,后者是必选消费他在其它地方花钱少,就可以在门票上多花钱而没退休的,恰好相反。 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可以特殊处理,真的没有工资的老人,也可以减免当然,这个建议是不可能被采纳的